巴中市天良村集中安置点.( 周星宇 摄)
新建民居错落有致,芦笋基地青翠欲滴,蜿蜒盘旋公路似玉带缠绕……沐浴着初夏的阳光,近日,记者走进巴中市恩阳区双胜镇天良村,一幅唯美画卷徐徐展开。
“做梦都没想到的事,短短2年多时间,全部实现。”看着集中安置点上的一幢幢新房,贫困户鲜文富感慨万千。
天良村位于双胜镇西南部,距乡场镇6.5公里,辖5个村民小组246户1112人。山高坡陡、交通闭塞、没有支柱产业、信息滞后,曾是该村最真实的写照。2014年天良村被确定为省建档立卡贫困村,作为巴中市恩阳区最难啃的“骨头”之一,恩阳区委、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调研、指导,巴中市人大、区食药监局等多部门帮扶,曾经的贫困村上演了一场精彩“蝶变”。
加强基础建设 夯实发展之基
“我住在山沟里,天旱少雨时,就得到1公里外的河里挑水,路途遥远,上坡下岭,到家只剩半桶,地里的庄稼望天收。”回忆以前,艰难的“窘状”让今年78岁的老人杨乐富几次欲言又止。
“基础设施简陋,村民居住条件差,在这样的环境下,天良村要改变现状,必须要动大手术。”该村村支部书记陈仕明说,近年来,恩阳区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、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等项目,天良村也被列入其中,今年,该村第一批川东北民居风格聚居点顺利完工。目前,已完成易地搬迁34户148人。
“安全饮水工程、美丽新村建设、易地搬迁、危房改造、整村推进……”陈仕明细数,今年来,该村硬化产业路4.2公里,硬化社道路3公里,整治塘口5个,建渠堰1000米,维修水池3口……
“现在住上了好房子,出门就可以坐车,日子好过了,这一切,得益于国家的扶贫政策。”走在村里,听到最多的话是村民发自内心的感激。
打造特色产业 开启脱贫之路
“注意不要把水浇多了,手放高一点……”在天良村1社,村民们正忙着培育芦笋种苗,有的在施肥,有的在松土,有的在浇水,基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。
回顾两年前,天良村是典型的“三无村”,无特色经济、无村集体经济、无产业项目,村民纷纷外出务工,村里成片土地荒芜。
是什么让这里发生了变化?
2016年,双胜镇立足实际,因地制宜,科学谋划,提出“长+短”帮扶脱贫致富行动方案,长期发展芦笋、稻田养鱼、莲藕等长效稳步增收的主导产业。短期为贫困户实施“三个一” 庭院经济,鼓励、帮助贫困户每家建一栋圈舍、一片果园、一块菜地,让老百姓通过养鸡、养猪、种果树、种农家蔬菜等方式增加短期性收入。
“目前,全村已建成庭院经济示范户47户,实现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,成立了芦笋专业种植合作社,即将完成1000亩的芦笋种植。”陈仕明说,有了‘长+短’”帮扶活动后,曾经的抛荒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,村民的民生梦已圆。
“流转了4亩土地给合作社种植芦笋,有2000元的收入;喂养了20多只羊、50只鸡,有8000元的收入;在芦笋合作社打工,一年有1万多的收入,今年我家肯定能如期脱贫。”鲜文富坚信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