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8月犍为县农药用药量与往年同期相比有异常波动,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”前不久,犍为县农业局工作人员接到市农业局的质询。

“由于今年8月乐山大面积降温,导致病虫害大规模爆发,农药使用量波动明显。”犍为县农业局立即与四川科库科技有限公司对接,凭借乐山试点绿色农资监管追溯平台,迅速就此事向市农业局进行了回复。

乐山市农业局紧紧围绕“提质增效转方式,稳粮增收可持续”的工作主线,按照“一控两减三基本”的目标,深入推进“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”,大力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,努力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,实现了农药减量控害和农业提质增效,为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“优农帮”,是乐山试点绿色农资监管追溯平台的重要抓手,将把好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“第一关”。目前,乐山市已利用“优农帮”,建成四川省首家全市整体建设的农资监管平台,其数据向市农业局实时上传。

农业大数据的收集器

乐山农资市场每年交易额在3亿元左右,农资经营店2400余家,如此大规模的市场,如何实现监管?乐山市试点绿色农资监管追溯平台,通过“优农帮”,对农资流通环节实现有效监管。

9月20日,五通桥区冠英镇,禾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冠英农资直营店,徐坝村村民孙学容正在店里选购农药。她种了5亩地的葱子,每年在农药、化肥上要投入几千元。在店长吕林遥的推荐下,她买了10袋低毒的杀虫剂和5袋杀菌剂,一共支付75元。

吕林遥立即进行登记、入账,并将信息录入“优农帮”系统,工作一丝不苟,环节丝丝相扣。

在吕林遥录入系统之后,该数据就经过系统直接上传到市农业局农资监管数据中心。

据悉,“优农帮”是全省首家全市整体建设的农资监管平台,目前已将116家大中农资经销示范点纳入监管平台,明年将实现所有农资经销店全覆盖联网,对生产、销售农资的企业全程监管服务,防止假冒农资进入市场,把好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“第一关”。

四川科库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引进的科技型企业,“优农帮”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农资监管平台,借助“互联网+”大数据,集农资流通管理、生产数据采集、农技知识服务、病虫草害监测防治为一体,实现农资产品购、销、用、流向全程监管和追溯的农资监管平台。

在全国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上,我市试点绿色农资监管追溯平台得到充分肯定,并且省农业厅将“优农帮”向全省推广。

农资店主动加入监管平台

“农资店的店主年龄大,普遍不会电脑操作,主动接受监管的积极性并不高。”四川科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晨深有体会。但是,现在很多农资店店主的认识发生了改变。

林晨认为,其原因有二。一是今年6月1日,新修订的《农药管理条例》正式施行,该条例从农药的登记、生产、经营、使用、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规范。二是农药监管越来越严,是必然趋势;传统农资店有倒闭的风险,必须抱成团、拧成一条绳。因此,在动员阶段有见识的业主意识到“这一个机遇”,逐渐打消顾虑,主动要求加入监管平台。

但是,大部分农资店没有配备电脑,基础条件不好。比如:犍为县200多家农资店,有电脑的商家不到10家。犍为县委、县政府结合电信项目建设,为30家农资店配备了电脑,将其全部纳入监管平台。在市科技局的帮扶下,马边彝族自治县建设乡三溪村的农资店配备了电脑,公司派出业务骨干专门到店里住了3个月,帮助店主掌握电脑基础知识,传送数据,传播农技知识。

“在监管中服务,在服务中提升。目前使用的是1.0版本,11月即将上线2.0版本,明年结合农药可追溯信息码上线手机APP。”林晨告诉记者。

四川科库科技有限公司农技人员介绍,比如葱子的根腐病,一旦发病就是晚期,根本无法根治。目前,公司正与广东农科院衔接,通过科研项目的攻关,为农户开出诊单。莴笋的变异病虫害,目前已经反馈到广东农科院及其他农业研究机构。

“以后拍张照片上传,就可以根据病虫害数据库进行比对,什么病?怎样防治?一目了然。”林晨告诉记者,目前公司与广东农科院、川农大等高校进行联合攻关,做涵盖10308种病虫害的数据库。

农资经营可追溯

乐山市试点绿色农资监管追溯平台,建立农资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,让合法经销者安心经营,让农民不再揪心。

哪个农民买的?买的什么产品?买回去干什么?这些在“优农帮”的监管平台上,都一目了然。

以前,农民在农资店买农药、化肥,一旦遇上假种子、假肥料,一耽误就是一年的收成。现在,通过乐山绿色农资监管追溯平台,不仅给农资店主戴上了“紧箍咒”,还实现了可追溯、农业大数据采集,区域病虫害分析。

乐山市农业局农产品安全质量中心贺麦认为,乐山试点绿色农资监管追溯平台,特别是“优农帮”的加盟,实现了可视化农资管理、农技知识服务、病虫草害监测防治。

乐山市建立起完善的经营备案机制,对农资生产商、经销商及禁限用药等进行备案登记及动态监控;建立农业、工商、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,加大了市、县、乡镇农业执法力度,及时发现打击假冒农资产品,真正做到放心农资下乡。平台运行至今,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20万元。

建立农资进销台账机制,实时记录农资流通数据,对农资市场的生产、经营、使用、流通、库存等情况进行实时监管,了解当地农资交易热度及每一笔农资交易的详情,同时对禁限用农药的销售进行统计与警示,为农业大数据的采集、分析应用提供数据支撑,为农资产品追溯提供了有效凭证,使经销的农资产品追溯率达100%,实现“正品保证、质量可控、来源追溯、去向可查”。

平台提供智能诊单、庄稼医生等农技服务,系统提供当地、当季的热门农作物病虫草害的智能解决方案;提供在线农技知识互动解惑,搭建一个联通政府、生产商、经营商与农户之间的服务交流平台。目前,“专家在线”回答农民和企业问题3000多个,通过推广生物防治、物理防治逐步减少农药使用量,最后让农产品逐步实现从无公害到绿色再到有机食品。

此外,平台有4000余种病虫害及用药用肥数据,能根据农民和经销商提供的图片和病虫害的描述智能开出药方,现开出病虫草害6900个智能处方,减少了乱用、多用农药现象,农药使用量减少10%,病虫草害面积下降8%。通过对当地的实际用药进行大数据分析,分析地方主要病虫草害分布情况与预测预警,有效进行统防统治。(见习记者 吴桐 记者 陈兴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