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在这座四川西部城市的街头,手里似乎总要备一把雨伞才好,这里的天空时常不打声招呼便洒上点淅淅沥沥的小雨,让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烟雨蒙蒙之中,这便是“雨城”雅安。雨淘洗出了这座城市山清水秀、风光明媚的魅力景色,而雅安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,也如同这纷纷扬扬的好雨,在细无声之中润泽着这座城市。

重建引领:

城市建设管理上台阶

在5年之内雅安曾遭受过两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,但雅安前行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。特别是“4·20”芦山强烈地震后,雅安提出“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大机遇,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、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”总体思路,在全力推进重建的同时,吹响了创建四川省文明城市的号角。

按照“缺什么、补什么,什么差、抓什么”的思路,雅安在灾后重建中,完成多条道路改造以及项目建设;建成运行3个污水处理厂和3个垃圾处理项目;加大公园建设,对沿江两岸、重要节点和主要街道房屋建筑立面和店招店牌进行清理和风貌塑造,塑造了雅安全新的城市形象。

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,雅安把城市管理作为巩固灾后重建成果的重要抓手,以建促管、以管促建,一个立体化、智能化的城市管理系统初步形成。

2015年6月,雅安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建成投入试运行,对市容秩序、环境卫生、市政设施、绿化管理、工地管理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,逐步形成了“主动发现、精确指挥、部门联动、快速处置、有效监督”的城市管理模式。从市容市貌、城市交通、服务设施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,深入推进环境卫生治“脏”、公共秩序治“乱”,攻克城市顽疾。

灾后重建为文明城市创建奠定了物质基础,文明城市创建为打好重建“硬仗”、补上发展“欠账”,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。

德行雅安:

以感恩之心为基点

经历灾后重建的雅安,把感恩奋进纳入文明创建工作内容。截至2016年底,全市共建成“4·20”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1个、县(区)抗震救灾·灾后重建陈列馆8个、“三基地一窗口”宣传教育点76个、感恩教育文化院坝138个、感恩教育基地325个、感恩宣传栏(宣传墙)1250个,形成了覆盖市、县(区)、乡镇、村(新村聚居点)的感恩教育网络体系,让感恩之情深深地根植在每一个雅安人心中。

雅安以感恩为基点,开办了《文明之约》杂志,开设雅安电视台《雅安文明有约》栏目,创办“文明有约”微信公众号,同时动员平面、网络、纸媒和新媒体强势宣传创建,积极开展“知感恩、树新风”文明卫生进万家等活动,提升市民文明素质。

截至2016年底,雅安全市共开展道德模范、雅安好人、星级文明户、好邻居、好公婆等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、个人品德宣传教育评选活动669个,37万人次参加,20人被评为“四川好人”。

创建为民、共建共享:

享受“有品质的幸福”

一个城市的文明,最显著的表现,就是城市之美、生活之美、心灵之美。历经数年奋斗,雅安的文明创建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。这个成就,不仅仅体现268条测评标准的顺利通过,更体现为每一个雅安人对自己城市的无比热爱、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。

走进今天的雅安,我们欣喜地看到,文明创建的成果如同雨后春笋般在雅安这片土地上快速地生长着。

雨城区雅州大道、熊猫大道、挺进路,名山区皇茶大道已旧貌换新颜,整洁、平整的街道两旁的绿化带和蜿蜒其中的健身道,为城市增添了亮色。绿美的北纬30度公园、三雅园、滨江公园、张家山公园,为城市增添了幸福味道。免费开放的文化馆、图书馆、博物馆、科技馆、规划馆,为城市增添了发展的基因。

乘车排队候车,依次上下车,公共汽车上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,文明在雅安这座城市已无处不在、无时不有。(记者 胡桂芳 实习记者 袁矛)